2025 年 6 月 9 日是第 18 个国际档案日,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扎实有效地做好集中宣传活动,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,档案馆校史馆推出了“解密岁月——档案整理与修复体验日”活动,邀请文学院2408班文秘专业见习同学一起近距离接触珍贵老档案,亲手体验档案整理与修复工作,探寻档案背后的岁月故事,深入了解档案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,在实践中增强档案保护意识,开启一段穿越时光的奇妙档案文化之旅。
听“前世”,看“今生”
“许多档案跨越数十载时光,不仅承载着珍贵的校园记忆,还在存史资政、文化育人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。这些纸质档案文献,在学校发展变迁中几经流转,又历经岁月侵蚀,如今早已‘伤痕累累’:有的因时光流逝变得脆弱泛黄,轻轻触碰就可能碎裂;有的被污渍遮盖,关键信息模糊难辨;亟待我们以专业技术和匠心巧思,让它们重焕生机。”

活动开始,档案馆闫静老师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综合档案整理与归档流程,如:卷内文件排序、加盖件号章填写内容、标注页码等。

人事处朱颖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人事档案的形成过程,提醒同学们在校期间填写个人档案材料时要书写规范、信息填写完整等注意事项。
手把手,学修复

档案馆刘瑛老师化身“档案修复导师”,开启了现场教学。以馆藏校史档案为实例,讲解修复档案中补洞和托裱两种修复方式的适用场景,细致介绍所需材料与专业工具;同时,配合着耐心的分步演示,将档案补洞的精准裁切、托裱时的平整铺展等操作要领一一呈现。同学们围聚在老师身旁,全神贯注地聆听讲解、观摩细节,现场洋溢着浓厚的求知氛围。

档案修补所需的工具(毛笔、小刷、剪刀等)
体验环节,同学们热情高涨、跃跃欲试,小心翼翼地对需要修复的老档案喷水软化、细致展平褶皱、用专业工具去除生锈铁钉、精准刷浆裱糊、固定等。“原以为档案修复很容易,上手才发现里面藏着大学问!”一位同学擦着额头的汗珠感叹道。“确实如此!档案修复看似简单的动作,实则是需要静心钻研、反复练习的精细技艺,唯有沉得住气、耐得住性子,才能练就扎实的‘手上功夫’。”指导老师回应到。



话档案,寄心声
最后档案馆老师对参与活动的同学们送上诚挚祝福,希望他们在活动中增长见识、收获快乐,传承和弘扬校史文化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!此次“沉浸式”档案修复体验活动,是学校档案馆校史馆首次面向学生群体开展的特色实践。活动以解密校史为脉络,通过亲手操作让同学们直观感受档案整理修复的精细流程,深刻体会校史资料保护的重要性,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守护历史记忆的种子。未来,档案馆校史馆将始终秉持“为校守史”的初心,紧扣文化育人目标,持续创新档案资源活化形式,让校园历史故事走进每位师生的生活,让校史文化更好地浸润校园、滋养心灵。